牽動內心的高行建宣紙水墨畫|BY JASMINE CHAU

對上一次靜下心來,有自己真正的獨處時間在什麼时候?

在亞洲的急速城市,心神不寧早已成為了現代人的通病。或許上天聆聽到我們內心的渴求,故此在星期一的颱風日,造就了久違的慢活二十四小時,祈求人類的雙手和眼目可以與屏幕短暫分離,兩者不再成為一體。

Continue reading

台北藝博會上不能錯失的藝術家|BY 張錦滿

10月23日,下雨天星期日兩點,來到台北世貿一館門口,帳篷下塞滿拿傘人,多是年輕輩,部分還在忙於打開孭袋取錢包,排隊買入場券。新冠疫情下,台北大型文化活動仍一個接一個,而台北人亦已習慣防疫簡單措施。本來往郊外或去逛街的民眾,都可以逛室內藝術公園作代替。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了解林風眠與吳冠中生平?「藝文香港」展出六位國寶級大師巨作|BY 張錦滿

11月16至19日(周三至周六),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5G有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展示盛會「藝文香港」(ART HONG KONG)。該藝術展覽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集古齋承辦,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聯合出版集團、K11 Art Foundation、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協辦,古物古蹟辦事處、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香港書畫文玩協會、《美術家》、西泠學堂等多家文化藝術團體支持。

Continue reading

運用古老氰版攝影沖印技術:吳季璁藍曬法替代筆墨創出新水墨|BY 張錦滿

劉國松在1961年起放棄油彩與畫布,重投紙墨世界,卻放棄使用(毛筆)中鋒,開發各種拓墨技法,成功創造出「現代化中國水墨畫」。他推高水墨藝術至新高峰,在海峽兩岸三地影響巨大,受畫壇奉為泰斗。2019年,#劉國松 藝術大獎設立,意圖尋找下一個劉國松,選拔現代中國水墨畫最優秀新代表畫家。他必先是創作手法破舊立新,並非模仿舊有,也非抄襲西洋,並能宣揚民族傳統文化,同時兼具備強烈使命感。結果吳季璁被挑選出來。

Continue reading

倫敦地鐵站裏面的迷宮 – 公共藝術面對什麼難題? | BY MICHAEL CHEUNG

如果有到過倫敦的地鐵站,相信大家都會與以下這些像迷宮的圖案擦身而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或者在經過的一瞬間曾經疑惑它究竟是什麼?不買關子了,其實這是由倫敦地鐵在2013年為慶祝150週年而委託藝術家Mark Wallinger製作的公共藝術作品Labyrinth。在倫敦的每一個地鐵站都會有一張不一樣的迷宮,總共270張。而每一張迷宮上的數字,則是以2009年3位鐵路愛好者挑戰以16小時走遍所有地鐵站的路線編定的。

Continue reading

超現實與現實之間:走進藝術家的幻想世界 | BY JASMINE CHAU

凌晨三點的夜空格外寧靜。在失眠煩擾之下,手機刺眼的光芒傳來海外朋友的慰問。

閒聊數句,她突然探究:「試想像,如果夢中有一道門,能夠連繫各處的人在統一地方相見,是多麼方便的事呢。」這設定下的想法雖則虛擬,話語背後帶點唏噓,但此情景卻格外熟悉。翻查本月照片集,原來是中國藝術家劉宏偉的作品《門縫裡的雲》(Cloud behind the Door) 在我腦海中浮游至今。或許這正是超現實主義的本質和魅力——透過夢境、內心思緒及潛意識參透至日常思維。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