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一般人會記得趙無極、吳冠中、常玉和朱德群等四位,有油畫拍賣價過億港元,卻忘記還有第五位。在2017年10月1日香港蘇富比晚拍,75年來首度釋出市場的朱沅芷代表作《工業之輪在紐約》,以105,287,500港幣成交。
Continue readingCategory: REVIEW
從頭認識費里尼 | by 張錦滿
意大利電影在香港相對較少上映,自然有點受冷落。要等到大師費里尼Fellini(1920-1993)誕生百周年,勞動老人家登場,弄出幻夢嘉年華,氣勢似模似樣,總算挽頹態。
Continue reading同大家介紹一位我的女神 | by 青山逸橋
第一次見到「張充和」這個名字,後面是跟著「先生」二字,一開始還以為是位男子,後來才發現「先生」本義是指出生比自己早的前輩,而女人叫先生,也是一種認為對方有學問的尊稱。
Continue reading香港藝術管:不要走近藝術 | by Ah Lo
我很喜歡到博物館參觀,總覺得從實物可以學到不少新知識;對於教養孩子,帶他們到博物館參觀也有陶冶性情之效。日前就帶了兩個兒子到K11 Musea觀賞草間彌生的《再生時刻》和其他藝術品,讓兒子先觀察,再向我提問,旁邊的導賞員先是看著我們的互動,後來詢問我可否加入兒子的討論,順道引領兒子思考藝術家製作作品的想法與技法。過後,兒子對我說覺得藝術很有趣,可否多看一點藝術品。我想起重新開幕的香港藝術館,便答應翌日與兒子前往參觀。本以為可以打鐵趁熱,點起兒子對藝術學習的興報,豈料卻是一盆冰水澆下,兒子說再也不想前往香港藝術館。
Continue readingABSTRACTION – TRICK OF THE EYE | BY JASMINE CHAU
Abstraction as a genre of art is incredibly elusive and intricate. Most abstract expressionists, such as Mark Rothko, Jackson Pollock, and Williem de Kooning created works of expansive color palette on the surface. While celebratory works of theirs became an iconography of the genre, I suppose each distinctive style could be perceived as a microcosm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tist’s background, values, and experiences. Alike other stylistic expressions, abstract expressionism is extremely personalized. It conveys the artist’s values, perspective and understanding on the world, on people, on justice, and 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
Continue reading草間彌生:無盡圓點背後 | YAYOI KUSAMA: WHAT’S IN A DOT?
「我的生命是一粒點,是億萬粒子中的一點。」- 草間彌生
“My life is a dot lost among thousands of other dots.” – 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把她的圓點哲學和幻覺產生的影像投射在畫布上,創造出一件又一件的名作。
When your mind is in chaos, project the images on a piece of canvas, find peace of mind and it will become your own masterpiece.
Continue reading張大千贈盧燕絹本潑彩《翠嶺晴雲》 | by Patrick Chiu
張大千(1899 ~ 1983)是中國現代最重要畫家之一,其早年專注於傳統筆墨,於山水、花卉、人物無不精擅,詩文亦精妙,惟以書畫用力最深。張氏起初以摹仿古代書畫大師之作的精湛技藝為人所知,但真正使他超越群倫、直造古人不到處的,是其晚年獨門原創糅合中西藝術精髓的潑墨潑彩作品。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秋季拍賣將於10月8日舉行,推出逾百幀近現代書畫佳作,當中便包括,張大千1971年作 贈國際著名影星盧燕之絹本潑彩鉅製《翠嶺晴雲》。
Continue reading敦煌守護神 痴人常書鴻 | by 張錦滿
1941年初,張大千率妻兒門生,抵達敦煌莫高窟「考察」,共待了兩年七個月。另邊廂,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於1942年成立,而常書鴻得于右任推薦,成為主要負責人。他與招來的藝術人共五位,坐卡車顛簸二十多天,又騎駱駝整整三天,來到缺水缺電的風沙聖地。張大千見常書鴻與熱情年輕人不怕艱辛在荒漠生活和工作,表揚他負起千年重任,足當國家級英雄。常書鴻不負前輩期許,終在敦煌奮戰五十年,贏得「敦煌守護神」稱號。
Continue reading向古代貴族學習精緻生活 | by 張錦滿
方顥諺為私人兩依藏博物館策展,從館藏數千臻品中,精選200件,展示人類文明史上最具標誌性和最繁複的兩類裝飾技藝:漆藝和琺瑯工藝。「耀輝百寶」展覽讓香港愛藝和愛生活的精英欣賞到生活用品表面裝飾的藝術,增長知識,又多理解精采日常生活用品,增加情趣。
Continue reading味象之境:藏淵個人油畫展 | by PATRICK CHIU
「我用當代藝術的觀念,用抽象藝術這種形式,想要表達出中國最高的藝術境界和哲學境界,這次的作品我認為只是我的又一次探索和嘗試。」被稱為「西方當代抽象派的新代表」的旅法畫家藏淵表示。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