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走民族油畫路 與香港關係深遠 | BY 張錦滿

2022年7月14日,香港保利10周年拍賣會,無懼疫情,總成交額創出港幣4.5億元佳績,佣金收入過億港元,可喜可賀。趁藝術市場仍然火熱,本欄繼續介紹「億元(港幣)俱樂部」第四位成員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生)。

趙無極、朱德群是抽象畫家,而常玉畫裸女,他們作品成交價皆較高,歐美藝壇早已如此。吳冠中寫生風景畫由於較常見,成交價略低一籌,可以理解,然而他也在新加坡、香港、台灣、日本、美國、英國展覽,受到擁護,故此他有作品《周莊》於2016年4月4日,在保利香港春拍《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專場,以2.36億港元成交,亦算驚人。

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三人乃杭州藝專同期學生,所以被稱為中國現代畫壇三劍俠。世事吊詭的是,吳冠中在1946年,以全國繪畫專業第一名成績,取得「勤工儉學」公費而留學法國,而其他兩位,則是自費。趙無極家庭富貴,於1948年自費赴法國沒問題,朱德群則較轉折,先要到台灣,在師範大學教書,繼而開畫展,儲夠旅費,才能於1949年達成赴法心願。至於億元俱樂部另一成員四川人常玉,則在很早期於1919年自費赴法學藝。

回顧四位億元俱樂部成員出國日期,大家不妨留意三位自費者,畢業後都留在法國,主要原因是他們三人對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新政權沒信心,感覺社會仍然貧窮、混亂,所以便不回國,加上他們當時在巴黎已可立足,有機會發展。

吳冠中是拿中華民國公費往法國進修,於1951年夏畢業後,情況便有點不同,他有想過回饋國家,可是深知老家貧窮、落後、飢餓,所以他也有疑慮。正當思想困擾時,他尊敬的巴黎高等美術學校老師蘇弗爾皮勸他回到中國去,說這樣他才能從自己傳統根基上發出新枝,走出要跟隨西方還是保持東方美學這死局中。

吳冠中在1951年回到共產黨政權祖國。1953年,他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任副教授;1956年,北京藝術學院成立,他當油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64年,他轉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可惜好日子不長,他很快便遇上多個文藝整風運動,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更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

他繪風景畫,卻仍被批為西方「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堡壘」,滿身毒素,因此屢受逼害。他要把自己畫作沖進馬桶,還被迫創作連環畫、宣傳畫、年畫等。

到1973年,他才得以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成為他回國後首次個人展覽。

後來他當上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79年),全國政協(1985年),政協常委(1994年),又任中國油畫學會名譽主席(1995年)等。

2002年,他獲選為法蘭西學士院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l’Institut de Fance)通訊院士(Correspondant),是該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首次頒發該榮譽給亞洲人。2006年12月7日,他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吳冠中對中國政府無好感,不想留自己作品在中國。他捐獻200張佳作給新加坡,另外亦贈至少77幅畫及自己文物給尖沙嘴香港藝術館。

2010年6月25日,吳冠中肺癌轉移,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法國印象派風景畫不用線條,只有色彩。吳冠中試過用油彩來畫竹林,確難表現其清風亮節、隨風搖曳、綽約竹影,因此他要回歸水墨。他終生探索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最後他穿梭於兩者之間。這裡我們細看在香港保利10周年拍賣會上他兩幅作品,便見到他的成就。本文附上另外幾張他的風景畫,大家很易看出他的功力,成功穿梭於油彩、水墨、水彩之間,其成就確獨樹一幟。

圖:香港保利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