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內心的高行建宣紙水墨畫|BY JASMINE CHAU

對上一次靜下心來,有自己真正的獨處時間在什麼时候?

在亞洲的急速城市,心神不寧早已成為了現代人的通病。或許上天聆聽到我們內心的渴求,故此在星期一的颱風日,造就了久違的慢活二十四小時,祈求人類的雙手和眼目可以與屏幕短暫分離,兩者不再成為一體。

就在分離之時,法國華裔藝術家高行建的黑白畫作卻在社交媒體上呼喚著我的眼目。隔著電子屏幕,高行建帶有超現實的景象牽動了我的內心,其抽象人物猶如電影《你的名字》(原名: 君の名は) 的經典場景, 激烈地敲打著我的內心,嘗試進行深度對話。

在和暖黃燈照亮之下,藝倡畫廊呈現高行建一系列黑白宣紙水墨作品。採用水墨為首要媒材,一般觀眾會視為單一,但每幅作品不僅是表達藝術家的心裡思想,更是畫作與觀眾連結的橋樑,鑒察自己內心的景況。本次高氏個展更有別於他2016年個展「墨光」,以及2022年亞洲藝術中心個展「性靈所在墨韻無疆:高行健個展」。過往展覽採用風景為焦點,牽引觀眾發掘自己內心。藝術家參考自然生態的線條,以個人手法描繪不定形的山河百態,並透過水墨濃淡效果和水流動態虛構較為實在的虛擬空間。然而,本次於藝倡畫廊的個展「心象繪畫2023」以抽象和自然風格呈現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新作在兩年前開始繪畫,並呼應2000年得獎小說《靈山》和延續著名山水作品的神韻。

黑白景色一般帶有憂鬱的視覺效果。在高行健的筆下,這蒼茫寂寞的感覺卻存有詩意和盼望的氣韻。高氏用深淺水墨打造光影及柔和風景氣色,從而展示中國靜脈山水百態。作品《在路上》以深黑色的人形為主導, 在山脈上行走,筆形成風沙的足跡,貌似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一人之境,孤獨的身軀卻有大地的伴隨。代入述說者的角色,跟隨在後,我們能在路上進行思考,繼續走個人註定的前路。

高行健不單對繪畫研究深遠,他更是一位資深小說家。對鋪排空間而言,高氏以簡單抽象人物為設定,配上負空間(negative space) 的繪畫手法來增添景深和視覺效果。作品《憧憬》上半部以圓形物件代表光芒,貌似月亮的球體。在光芒裡顯露淺灰色的人物,彷彿與底部的人物呼應。圍繞球體的空間有水墨漸變的效果,提升整幅畫作的結構和景深,散發夜深恬靜的氛圍。

其作品《期望》展示水墨靈活和多樣化的樣色。在宣紙上,深色水墨停留在畫部下方,侷限水的動態,明顯製造大地領域。在遠方,流動的水墨鋪墊在宣紙上。層次的鋪排印記在透薄的紙上,呈現細膩的紋理,彷彿在描繪密集的生態環境。在右方頂部,水墨和筆觸的結合影射大地的靈氣,散發激昂的動感。在高漲的靈光之中,豎立一個細小的身軀。這身軀貌似與前景的身軀對視,交談著,可解讀為以前及現在的自己。

從高氏的展覽和新作當中,他敞開了黑與白的邊界,讓觀眾在現實和虛構中遊走。從不同角度的描繪、折射和分析,驅使觀眾與他一起蛻變,更了解自己內心的渴慕,安然與自我心靈對話。

高行建:心象繪畫2023
Date:

2023.5.18 – 8.31
Venue:
藝倡畫廊-中環空間
香港中環擺花街1號一號廣場21樓

About the writer
周銦鈿是HK Artion旗下的自由撰稿人。自2018年起,她不間斷地發掘及撰寫香港各類豐富展覽,推動本地藝術圈的發展。作為一名藝術專家,她任職藍籌國際畫廊。之前更於拍賣行及私人藝術機構工作。周氏擁有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藝術史學士學位,同時負責雙語翻譯及攝影工作。她目前也在建立自己的陶瓷品牌及作品「銦鈿陶瓷」(instagram: yantin_ceramics) – 歡迎瀏覽。 Jasmine is a freelance contributing writer for

HK Artion. As an experienced fine art specialist, she has extensive working experience with blue chip gallery, auction houses and private institution in the APAC region. With a B.A in Art Histo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she also takes on freelance bilingual translation and photography services, while building her own ceramics business Yan Tin Ceramics (ig: yantin_ceramic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