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出現洶湧澎湃,停頓了整個世界,令各個行業無一幸免。在藝術界,有指市場對亞洲藝術家的熱捧也隨即減退。
的確,趙無極,張曉剛,劉野等頂尖大師已成為拍賣會的「常客」。大師作品的風格更是成熟穩重,展露藝術家創作生涯裡的巔峰之作。正是如此,我們對題材及風格開始麻木,如同重複收看同一套電影,吸引力開始減退。
時代的交接是必需的。經過漫長的爭論和改革,啟蒙時代(Enlightenment Period)才能成為現今受矚目的藝術歷史之一。然而,接受新事物是需要適當的過渡期。逐漸引入新媒體及題材是最好不過的融合方法來引導受眾去瞭解新媒體(稱為電子藝術)的價值。
其中,韓國藝術家金永憲的個展「金剛山」就能呈現新舊交替之融合。展覽「金剛山:電子鄉愁」之作品色彩豔麗,蘊含數碼科技及懷舊色彩的表徵。冷色系的彎曲條紋佈滿帆布,呈現振動的視覺效果,並領導我們追憶昔日數碼屏幕所發出的白雜訊。此外,畫家特意展示韓國傳統繪畫技術「革筆畫」(Hyukpil)。從條紋中展示電子世界以外的色彩活力及激情。畫家混合數層對立的螢光色,並用皮革筆刷快速繪畫,期間筆觸無間斷與畫布磨擦,令流動的油彩融合在一起並滲透在畫布中,產生獨特的痕跡。筆觸完美模仿抽象作品的視覺效果,並帶有德國著名畫家葛哈.李希特的鉅作影子。
細心留意,妳會發現系列中的條紋是賦有多重意思。波浪形的條紋除了象徵雜訊外,還是對應結合南北韓的金剛山。此外,標題與金剛經更是息息相關的。經中以世上最硬的鑽石為比喻,強調當意識能夠達到完全開放的狀態便能昇華至開悟的境界。因此,不論是著名作品《從上八潭俯瞰金剛山》,還是此系列的當代畫作,兩種表達模式都能充分呈現金剛山與佛學的開悟道理,達到身心靈格外靜謐的境界。
的確,畫家選擇現時再次呈獻「金剛山:電子鄉愁」系列是最佳時機。雖則電子產業的成熟意味著古董及文物的沒落,可是,畫家藉此用系列來激發受眾進入「嶄新視覺智能」,並提醒我們不要輕易忘記舊日樸墣素的色彩、回憶和價值。
「金剛山:電子鄉愁」金永憲展覽
Date: 2020.4.3 – 6.6
Venue: Soluna Fine Art
52 Sai St, Sheung Wan
上環西街52號G/F
#金剛山 #koreanartist #電子鄉愁 #金永憲 #革筆畫 #Hyukpil #韓國藝術家 #金剛經 #ContemporaryArt #Art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