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依藏博物館Liang Yi Museum在荷李活道181號,樓高四層,於2014年開幕,重要收藏達到世界級。該館收門票,每三個月便推出富趣味而又具份量的展覽,實在令人佩服。如果大家仍未去過,不妨趁今次新展覽去參觀一下。
兩依藏博物館主要收藏中國明清古董家具,大部份以黃花梨及紫檀等珍罕木材製造。館主是姊妹花,收藏雖始於1980年,但其收藏成績卻令人眼前一亮,屬全球最佳之一。
該私人博物館另一強項收藏,乃800多件尊貴品牌珠寶盒和粉盒,例如卡地亞(Cartier)、寶詩龍(Boucheron)和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等,所屬年代跨越1880年代至1960年代。該璀璨系列藏品曾於2011和2013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倫敦Goldsmiths Hal專題展覽過,現在永久藏於兩依藏館址之中。該批藏品蘊藏歐洲貴族婦女生活文化精華,有很多細節值得今天借鑑和應用。
兩依藏博物館去年又曾辦過歐洲銀器餐具展,每套銀器食具皆精緻如藝術品,在今天已極難搜羅齊全。
珠寶粉盒,甚至銀器餐具,其實都屬於生活文化主要部份。今天中產人士觀賞該些小物品,尤如直接向舊時貴族學習,更易幫助改善自己生活質素,並提高自己生活樂趣。
兩依藏博物館於今年三月辦展覽「菊與龍:十七至十九世紀中日東方藝術」,展出日本男子文化興趣玩意,例如書寫工具設計等。
該展覽原來有下集,目前正在展出,名稱為「風華絕冠.東西匯流」,展覽超過250件女性物品,包括閨房內傳統中式家具、日本髮飾和銀飾,以及中日兩國紡織品等。觀眾可從中探索女性服飾,從明末清初至近代中國,以及同期日本,在性別和身份社會建構上所起作用,並提供豐富資料和深刻見解。展覽於2019年9月中旬開幕,至2020年2月末才結束。
展覽以獨到方式詮釋社會文化演變。第一部分提供視覺參考,先透過繪畫和插圖來交代大概,例如由浮世繪畫家豊原周延(1838–1912年)繪製的知名系列《時代之鏡》(時代かがみ,Jidai Kagami)等,色彩豐富,描繪精緻細膩,將不同時期理想女性形象,中國和日本傳統審美標準,展示紙上。
展覽核心部分呈獻一系列精選展品,包括十七至十九世紀中國和日本女性曾經使用的木製品、紡織品和髮飾等。
在傳統中國家庭父權制度下,女性生活以家庭為主,因而大部分時間她們都深居閨中。床於是成為女性嫁妝中最重要部分,無論離婚或寡居,床都會跟隨她們。床乃極少數象徵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物品之一。
同樣,日本女服和飾品,甚至髮型,亦皆反映女主人文化身份和社會地位。在某些時期,髮型可區分妓女、演員或貴族。至於髮飾設計,也與和服一樣,跟隨季節變化。日本季節特徵鮮明,為工匠們提供豐富設計靈感。
文化思想上交流,從來不是單向,西方社會同樣受到東方異域文化影響。外國商人和傳教士,生活在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或中國其他指定港口城市,也會將中國服裝及工藝帶回到他們祖國。
「風華絕冠.東西匯流」最後部分則展出博物館永久收藏中一系列精致歐洲珠寶粉盒,尤其是1920和1930年代具有中國和日本風格的珍品。
此外,在四個特別展廳內,觀眾亦有機會深入了解從隋朝(569—618年)至近代四位傑出中國女性的生活經歷,分別是吳絳仙、袁大捨、管道昇和莫淑英──她們對當時文學、藝術或政治等曾有重要貢獻。
數世紀以來,中國和日本傳統社會都深深根植於儒家思想,婦女識字率低,財產有限,在社會上權力微薄,地位卑微,在家庭低中淪為附屬品,或依附男性而活。
是次展覽,以服飾、生活用品,繪畫等視覺物品,在充分展現中日兩國在工藝上獨特技巧和創造性的同時,更記錄了女性身份和社會地位演變過程,並帶引觀眾加入探討社會進化,展開人類寶貴文化歷史變更的全球對話。確有意義。
風華絕冠.東西匯流
Crowning Glory: The Beauty of Ladies’ Ornaments
Date:
2019.9.17 – 2020.2.27
Venue:
Liang Yi Museum, 181 – 199 Hollywood Rd, Sheung Wan
圖片提供:兩依藏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