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夜空格外寧靜。在失眠煩擾之下,手機刺眼的光芒傳來海外朋友的慰問。
閒聊數句,她突然探究:「試想像,如果夢中有一道門,能夠連繫各處的人在統一地方相見,是多麼方便的事呢。」這設定下的想法雖則虛擬,話語背後帶點唏噓,但此情景卻格外熟悉。翻查本月照片集,原來是中國藝術家劉宏偉的作品《門縫裡的雲》(Cloud behind the Door) 在我腦海中浮游至今。或許這正是超現實主義的本質和魅力——透過夢境、內心思緒及潛意識參透至日常思維。

月季畫廊首次展覽「超現實與現實」 以群展訴說畫廊故事及方針。在超現實主義的空間中,六位精湛故事述說者以不同繪畫手法及內容銜接現實與超現實的世界,特破時空的界線,接觸內心的渴望。從超現實主義大師喬治·康多到年輕藝術家恩杰·加拉(Enej Gala),其系列能夠追尋超現實主義的悠久歷史及轉變,呈現獨特文化氣色。



在芸芸作品之中,劉氏作品以戲劇性構圖和角色述說藝術家於樸素環境成長的樂趣和福分。生於1965年的中國藝術家劉宏偉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漩渦之中。由於父母侷限劉氏活動範圍限於小區當中,周邊零碎物品成為了他的玩伴,如石頭或地上發現的「藏寶」。代表作《門縫裡的雲》以木門開通至無限的海洋世界,並在門邊高處出現一朵雲。這輕飄飄的雲不僅讓人聯想到超現實主義大師雷內・馬格利特的畫作表徵,更從畫作中提出兩個獨立空間的隱喻。前方的沙地粗獷乾燥,僅有草及石頭,但在三位小孩的臉上,卻流露真摯的童真、愉悅,帶著探索的精神玩樂。其中,左方小孩更是無驅無束地放著風箏,其風箏面隱藏在雲層之間,帶動觀眾潛入無際的視野境界。這汪洋般的世界乃直指劉宏偉成長的小區,延伸及觸動他內心深處一直壓抑的期盼。


同樣為中國藝術家,張弓以1993年作品《情人要素》述說美國及日本現代主流文化的巨大影響。取材自流行電影和動畫文化的精髓,張氏作品呈現多維度空間的創作結構。藝術家加添傳統中國宮廷戲劇情節為背景,配上舞動非凡的男女角色來描敘現實與想像的關係和分離,從而表露超現實主義的典範。



要數算超現實主義的開端至巔峰狀態可追尋40年代至70年年代的代表作。在日本,藝術家田上允克以多媒體,如水彩、印刷、刻畫及油畫來述說在偏遠地區恬靜的生活氣色。作品《無題》以哲學背景為首,從角色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反映城市煩擾及繃緊的程度。反之,藝術家增添鮮綠的風景和動物百態來呈現平靜生活的氣質,從而講解藝術家如何從大自然及動物動態領悟一人之境所散發的唏噓與寧靜。


另一方,義大利藝術家阿涅塞・蓋多 (Agnese Guido) 就以2020年作品《The Flag of Plastic Man》運用黑色幽默的意象及角色帶領我們進入繽紛的反烏托邦世界。另外,作為這次群展最年輕的藝術家,1990年出生的斯洛維尼亞藝術家恩杰・加拉 (Enej Gala) 以2015年作品《Monument to those who taught us everything, almost everything》引用神話故事反映歷史中傳承的烙印,強調並審視其故事所包含的虛構與真實成分。同時,作品象徵驅使觀眾思考故事意思對生命價值的影響,對建立及塑造個人身分和成長是緊緊相扣的。
與其分辨超現實與現實的區別,或許觀眾只需在現實當中放空繃緊的思維,放下步伐,融合並接納畫作中超現實的景象,揭示和銜接現實與超現實的中央空間。這樣,我們均能成為自己最真誠的述說者。

超現實與現實
THE SURREAL AND THE REAL
Date:
2022.5.23 – 8.1
Venue:
G/F- 1/F, 54 Hollywood Road, Central, Hong Kong
Courtesy to W.H.Y. Gallery and the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