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的80年代吉他及小鼓節奏伴隨著我走進馬凌畫廊,更深了解生於1970年的香港藝術家楊學德於近年的創作突破。
憶起楊學德於2020年海港城的個展,當時作品以回憶為題,用各媒材及技巧帶觀眾返回舊日的百態,讓回憶與現實掛鈎 – 從小學生於課堂中的惱悶,維港兩岸的標誌特色,甚至屋邨的情景,楊氏均能滔滔不絕的敘述對過去的情懷。
相隔兩年,楊學德以二十餘幅繪畫作品再次介紹香港情懷。對上的展覽地址靠近天星小輪,這次展覽便於馬凌畫廊田灣工作室的空間來實踐最新發展,其地域與他繪畫的回憶、景象、人情和地脈有深刻的呼應效果,特顯香港偏遠小區與市民的歷史追憶。




踏進寬闊的展覽空間,陶磚印上楊氏個展標題「好大個煙圈」。頓時,耳機播放到歌曲《好大個網》的歌段「有陣我打開窗口睇吓報紙寫我嘅日記」。注視著楊學德的新作,繪畫作便成為歌詞指的日記,用顏色,人物,筆觸來記錄他所察覺到的歷史足跡。藝術家憶起歌手威利把歌曲《好大個網》誤以為是「好大個煙圈」,這個滑稽但重要的錯誤驅使他創作與香港歷史情懷和時代變遷的作品。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iang Malingue

Image courtesy of Phillips
本展覽嘗試用超現實的主題及內容牽引香港市民的共鳴。2022年作品《生豬肉塔》探索夢境與幻想的結構,與觀眾進行對話。在一般家庭的日常中,豬肉就如家常客,但近年生豬肉批發價格飆升,它逐漸變為家裡遺產的地位。對楊氏而言,這肉塔不單代表新鮮豬肉的肉質,肉塔背後的大樓城市景象與主角響應,特顯豬肉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其價格與大樓一樣是如此堅挺。在楊氏超現實的世界中,肉塔上的車厘子彷彿為獎賞的表徵,與尼古拉斯·帕爾蒂的《靜物》的氛圍有幾分相似。這個豐盛的肉塔更傳達香港市民對住家飯的思念,同時反映楊氏風趣幽默及調皮的視野和繪畫手法。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iang Malingue
這系列不僅包含超現實及幻想力量的作品,其作品更配上藝術家撰寫的短篇介紹,讓畫作添加想像空間。嶄新作品《新鮮出廠》描敘中醫脈 理表徵,用標準穴位表徵來反映身體的狀況,並在肩膊位置繪畫皮膚以內的結構。這類傳統身體表徵代表著中醫學的方針,如何與當代社會接軌,且保留傳統中國文化、醫學、傳承的態度和精神。在作品標題《新鮮出廠》的側旁,藝術家更用文字敘述某人身體發出警號的情況。角色外表變得消瘦,更採用中醫治療方法去救治病人。期間,病人彷如看到電流為小電車的影子從身體開出。或許這種電子針灸方法均是所指的功效,能帶走問題根源,反則不是醫生指的精神病。這簡短介紹與作品漣漪有助豐富作品的故事,驅使觀眾審視傳統對人體的概念和認知。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iang Malingue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iang Malingue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Kiang Malingue
在多次訪問中,楊氏稱自己為「屬於過去的人」。其作品《唔怕跣》、《捉鬼》及《動態清除》更能展示藝術家如何用繪畫形式來挽留、懷緬及延長小區的簡約時光和樂趣。也許在香港,剩下的足跡亦將會逐漸消逝,但我們仍可透過楊學德的畫作來追憶、懷緬及幻想舊日純樸的光景,透過藝術家獨特視野回望及對比昔日的香港。
Text by Jasmine Chau
楊學德 | 好大個煙圈
Yeung Hok Tak | What a big smoke ring
Date:
2022.4.30 – 5.22
Venue:
馬凌畫廊 | Kiang Malingue
香港香港仔興和街25號 大生工業大廈13樓
12 & 13/F, Blue Box Factory Building, 25 Hing Wo Street, Aberdee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