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美術多少受法國文化影響,顏色柔和,圖像安靜,偏重於敦厚人文性格。越南雖經歷抗法和抗美兩大慘絕人寰的戰爭,可是描畫戰爭的作品,無論是油畫還是雕塑,少有歇斯底里、激情震撼、呼天搶地、人臉扭曲的情況,多是情緒平靜,表現人間溫情。
越南現在仍然是共產主義國家,可是政治宣傳畫也顏色悅目,圖像亦不硬繃繃或肉麻,更未見硬推銷胡志明為人及其政治思想。至於歌頌戰士的雕塑,亦表達得自然,並無誇張,可說品味高尚。

新年快樂,裴春湃,水彩紙本,58 x78厘米,1984。展示1980年代越南藝壇蓬勃歡快之榮景,以及經濟初開帶來的新生氣息。藝術家本人亦因新時代新氣象而獲得認同。附註:裴春湃為國際聲譽最盛的越南第二代畫家,與阮上及阮思嚴同為中南半島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 de l’Indochine)的末代校友。
越南民族性我了解不多,或許法國藝術薰陶真的起作用,當地藝術家不具戰鬥味,就算處理戰鬥題材,也以美感先行。我以前看過多張越南早年油畫,題材包括抽象畫和裸女圖,皆溫柔敦厚,概念和表達手法簡簡單單,惹人喜愛。至於古代藝術品,我發覺越南佛像跟其他鄰近國家的不同,不那麼莊嚴,較似普通人樣子。
越南盛產漆樹,所以會把天然漆應用在藝術品裡。越南多畫家混合使用天然漆與油彩,畫在木板上,此為越南藝術特色。越南也有水墨畫,然而作品不多,筆法技巧也不高。越南華裔還可寫出漢字對聯,貼在住宅門口,但卻未有功力寫書法或大幅水墨畫。

逮捕美國戰俘,黃積鑄,蛋殼漆畫木板 – 四聯作,95 x 165厘米,1969。黃積鑄身歷二戰的動盪及其後數十年的獨立運動,其歷史畫作在越南藝術體系中相當重要。他乃越南二代畫家中輩份最高者,其作品近期備受市場追捧。他也是漆畫藝術之重要推手,《逮捕美國戰俘》刻畫越南在時代波濤中迎難冒起的景象,至今仍被公認為漆畫代表作。
越南人民經歷過二十世紀下葉各種巨變:先有1950年代中旬至1970年代的越戰,後有1980年代「革新」時期的經濟改革及國家開放。三十多年間,藝術創作環境翻天覆地變化,激發新銳畫家靈感,重新探討曾被抑壓的主題及感知。
來自英國之Bonhams拍賣行在香港太古廣場之邦瀚斯藝術廊,年初曾經舉辦亞洲首個越南重要藝術家群展「新勢力/現代越南藝術」。這多少反映國際拍賣行在開發新興藝術市場。

女士,阮忠,油彩布本,130 x 85厘米,1989。阮忠乃越南第二代現代畫家之領軍人,既作具象又作象徵抽象,而亞洲藏家則較喜愛其具象作品。
該個不尋常精品展,收集兩代十位重要藝術家25件作品,頗能呈現越南藝術多方面相,既有歷史傳統作,又有浪漫自由作,皆以寫實具像為主,而抽象作品只有寥寥兩張,可以理解。越南經濟才剛踏上快速軌道,人民生活正進入小康階段,抽象藝術未發展成熟,合乎現實。
Bonhams拍賣行該個展覽,幫觀眾梳理越南現代藝術史,讓大家能窺探過去兩代藝術家經歷不同時局的風格及主題發展。拍賣行專家還作出較為信得過的指引,教我們認識越南畫家名字,例如:黎譜(Le Pho,1907–2001)及梅忠恕(Mai Trung Thu,1906–1980)等,他倆乃法籍越裔藝術家,較長時間生活於安穩世代,作品平靜和樂,目前在市場上備受關注。

褐色大門,阮忠,混合媒材布本,120 x 120厘米,1997。於抽象表現主義中注入佛家元素與符號,乃象徵抽象風格之代表作,近來受藝評及市場關注。
往後一代亦值得留意,包括:黃積鑄(Hoang Tich Chu,1912–2003)、阮文平(Nguyen Van Binh,1917–2004)、阮思嚴(Nguyen Tu Nghiem,1919–2016年)、裴春湃(Bui Xuan Phai,1920–1988)、阮上(Nguyen Sang,1923–1988)、陳留厚(Tran Luu Hau,生於1928)、阮忠(Nguyen Trung,生於1940)及阮福(Nguyen Phuoc,生於1943)等等。因為他們生平經歷動盪,藝術生涯曲折,作品背後故事複雜,並與社會現實緊扣,所以能真實反映20世紀下葉的越南生活。
一般愛藝人士,如對越南藝術有興趣,拿著拍賣行專家提點名單,來進入該個陌生國度,起碼會有個譜。
(本文原刊於《Modern Home 摩登家庭》第499期)
#東南亞藝術 #越南藝術 #黃積鑄 #阮文平 #阮思嚴 #裴春湃 #阮上 #陳留厚 #阮忠 #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