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顥諺為私人兩依藏博物館策展,從館藏數千臻品中,精選200件,展示人類文明史上最具標誌性和最繁複的兩類裝飾技藝:漆藝和琺瑯工藝。「耀輝百寶」展覽讓香港愛藝和愛生活的精英欣賞到生活用品表面裝飾的藝術,增長知識,又多理解精采日常生活用品,增加情趣。
看兩依藏博物館要購買入場卷,但卻是超值,因為它不單只展示人間精品,更提供導賞服務,落實教育觀眾之目的。博物館與藝術館如果只為展覽精品而設,那麼忽略向大眾推廣文化和藝術,便未竟全功,乃大遺憾。

導賞員熱心帶領每位參觀者欣賞,乃慌怕有心來看的市民,錯過每件臻品之藝術價值。很多愛藝人到巴黎看羅浮宮、梵爾賽宮,往往收穫不如預期的多,便因為少了導賞員在旁介紹。
街上人不進博物館來看展覽,其實不算可惜,因為知音客本來便少。真正令人痛心的是,對生活熱情者花時間遠道來看展覽,沒有受到啟發,也無感覺和收穫,那便失敗到透。兩依藏博物館彌補這個缺陷,所以提供導賞員服務,盡要每位參觀者既看到人間精緻生活日用品精萃,還都有收穫,達到提升身心質素之效果,那便理想不過。
是次展覽精品,包括館藏之古典中國家具、日本工藝品、俄羅斯銀器及歐洲珠寶粉盒等等,主要突出該些展品的表面裝飾。很多人忽略這門藝術,沒重視是因為覺得那只屬雕蟲小技,現在看展覽,便會知道,在紙上或在布上畫畫,其實簡單,與在其他物料表面上之各種圖案比較的話,尤如小巫遇上大巫。

我們日常生活用品,其表面物料包羅萬有,包括木材、竹器、金屬、陶瓷、玻璃、絲布等等,要為其造型加添美麗,便有必要裝飾其表面。由於各種物料性質不一樣,要在其表面添加美感圖案,需要各種不同工匠、技師展身手,而不少技術甚至還要從外國引人。
在今次展覽中,會見到中國的「百寶嵌」(以珍珠母及半寶石鑲嵌的一種工藝名稱)、日本漆藝(蒔繪)和歐洲琺瑯等古老技術和工藝,應用在不同物料表面上。
漆藝和琺瑯藝術–兩種極度講究手工的古老裝飾技藝,均以多層覆蓋底層物料(木或金屬)而成。展覽設立兩個獨立展區:漆藝及琺瑯主題區,分別揭示其歷史發展,讓大家細賞各工藝所展現的視覺盛宴,及理解如何促進跨文化交流。
百寶嵌藝術品包含筆筒及小盒、箱、椅、榻及大型屏風等。展覽第一部分將中國及日本的漆藝之巔共冶一爐,呈獻中國百寶嵌和日本蒔繪的耀眼技藝。

百寶嵌乃漆藝一種,將多彩艷麗的貴重物料如象牙、青金石、翡翠、玳瑁、珍珠母、粉晶、孔雀石及琥珀,粘附在硬木胎如黃花梨的漆器表面,構成立體圖案。此技藝可追溯至明朝,為當時工匠以靈巧手藝處理不同物料的永恆見證。
另一邊廂,蒔繪漆藝則是日本獨有的裝飾技藝,它由中國漆藝發展而來,唯獨闢蹊徑,自成一派。工匠會於漆面灑上金及銀粉,製作出圖案,此技藝可追溯至平安時代(794–1185年),及後在江戶時代(1603–1868年)長足發展。超過30件蒔繪展品,充分彰顯這一品類的獨特成就。
展覽第二部分呈獻琺瑯工藝珍品,包括用多種琺瑯工藝製作的珠寶粉盒、日本最初代掐絲琺瑯作坊安藤七寶店的典範之作,以及俄羅斯琺瑯製品。該部分展品幾乎均於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生產,見證此技藝於該段時期之變化發展。

「耀輝百寶」還展出一對十七世紀的黃花梨嵌百寶炕桌;一套十九世紀中葉至末期的日本蒔繪架子(東京清水三年,阪美術館之蒔繪館的舊藏);以及一組由俄羅斯銀匠Antip Kuzmichev在二十世紀初為Tiffany & Co.製作的鍍金和掐絲琺瑯茶具套裝。此外,展覽中珠寶粉盒,甚至銀器餐具,看似是小兒科玩意,其實都屬於生活文化主要部份。
「耀輝百寶」薈萃精湛絕美的中國、日本和西方手工藝珍寶,不但緩緩道出表面裝飾工藝之歷史發展,亦鼓勵訪客在展廳漫步、探索,發掘這些珍品表面之下,每一種獨特裝飾藝術的傳統文化意義。
今天中產人士觀賞該些精緻如藝術般的生活用品,尤如直接向舊時貴族學習,更易幫助改善自己生活質素,並提高自己生活樂趣。

耀輝百寶
Beneath the Surface: Chinese Inlay; Japanese Maki-e; and European Cloisonné Enamel
Date:
2020.5.18 onwards
Time:
Tuesdays to Saturdays 10:00-18:00
(by appointment only; HK$200 includes a guided tour; Wednesdays are open free of charge to full-time students with prior arrangement;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2 are not permitted)
Venue:
兩依藏博物館
Liang Yi Museum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 181-199 號
181 – 199 Hollywood Rd, Sheung Wan, Hong Kong

Photo courtesy to Liang Yi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