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來最大型的ART DECO展覽 | by 張錦滿 (Cheung Kam-moon)

但凡設計,皆講求新穎突破,可是卻有一種流派百年不變,成為永恆經典,那是興起於巴黎上世紀20年代的Art Deco(裝飾藝術)設計。Art Deco以優雅幾何為基礎,主要利用冷酷的幼、硬、直線條,一改此前俗豔鋪張花卉樣式的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

此全新風格、充滿活力的簡約設計,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法國,迷倒眾生,不少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鐵匠、玻璃匠和家具木匠等,都紛紛在銀行、電影院、大酒店、宮殿、私人住宅、百貨公司、蒸氣輪船、車輛、飛機,以至時裝、家具、珠寶與精品等,運用此類裝飾藝術風格。1925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更幫助此裝飾盛世的藝術,打破地域界限,傳達到全球各地,在香港與上海,也會見到此設計風格的作品出現。

現時香港城市大學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合作,正於校內展覽館,舉行Art Deco設計藝術展覽,至6月30日才結束。該展覽中物品,有領事館作後援,代表法國官方支持,而城市大學有學術專人來策展,兩個強強單位來聯手,展覽質素頗夠份量。前往參觀,足可增長知識,又可提升美藝品味,收穫不少。況且免費入場,很值得花時間走一轉。放棄欣賞機會,便如蘇州過後無艇搭,日後會悔疚。

Art Deco設計藝術,甚麼內容、成份、性質呢?簡單說,是以優雅幾何圖形為基礎,簡潔易認,再發展出一套風格化設計嶄新語彙,而該系統可廣泛應用在建築、工業生產、家具、時裝、漫畫海報等印刷圖像、食具碗碟、化妝盒等各種設計上。該系統風格設計,之所以會流行起來,近乎因緣際會。在二十世紀初,歐洲多國皆競逐奢華用品市場時,法國設計師正運用簡約硬直線條,創造樸實高貴風格,應用在各種建築和日常用品上,顯出時代新氣派。正值1925年巴黎大皇宮舉行裝飾工藝博覽會,法國工藝展品可大規模亮相。

當年,歐洲、北美、南美、中國、日本、澳洲及紐西蘭等很多建築設計美藝相關人士,專誠前往參觀觀摩。大家一時間看到法國大批新工藝設計,都被那清爽直接卻很貴氣的設計震撼。這別樹一幟、一新耳目的設計系統,來自家具、建築裝飾藝術,於是該設計風格,便被賦與Art Deco名稱。

自這專業名稱確定下來後,該種風格化設計流傳更快更廣,世界各地紛紛仿效、交流,又相互啟發和刺激,結果法國、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吸收和融匯Art Deco與各國文化精華,百花齊放,令設計內涵更豐富、精彩,因此,Art Deco能變成為國際時尚而歷久常新,畢竟幾何圖案乃千古不易,變化無窮。

今次城大展覽具特別意義,在於提到中華民國派隊參加1925年巴黎裝飾工藝博覽會,由留學巴黎的年輕建築師劉既漂領隊,他揉合Art Deco設計概念,與中國文化元素來興建中國展館,而裝飾設計也用上該概念。是次展覽除了表揚中國裝飾藝術之父劉既漂,並介紹他的作品外,還從美國邀請他外孫女黃美芳Jennifer Wong(在Wesleyan大學主修東亞研究)來港,講述法國裝飾藝術與中國交匯,充實展覽內容與增加意義。

在城大展覽館現場,看到法國展品,有從現代舞蹈、中國竹文化、埃及與希臘人像、日本圖案、美國漫畫等多方面來吸收設計靈感。Art Deco設計系統,亦融匯進飛機、郵船、劇場、餐廳、日常用品、海報、雜誌等等各方面去。我們還看到,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香港也都有在建築物和日常用品、服裝、海報等等,應用Art Deco。看到永不過時的設計,我們時刻更要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欣賞美。

(本文原刊於《Modern Home 摩登家庭》第490期)

裝飾藝術:當法國與中國交匯
Art Deco. The France-China Connection
Date:
2019.3.6 – 6.30
Time:
10:00 – 19:00 (Closed on Monday)
Venue:
CityU Exhibition Gallery
九龍塘達之路城大劉鳴煒學術樓18樓城大展覽館
18/F, Lau Ming Wai Academic Buildi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83 Tat Chee Avenue, Kowloon Tong

圖片提供:城大展覽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