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陳餘生新媒介數碼版畫 | 張錦滿 (Cheung Kam-moon)

在香港當藝術家,首要長壽,可以排隊輪候官方藝術館為自己辦個人大展。然而有畫家等到香港公家藝術館為自己舉行畫展時,身體健康卻不爭氣,畫展轉變為遺作展。陳餘生(Gaylord Chan)一九二五年誕生於香港,長壽九十二,不呆等候在香港藝術館開個展,選往漢雅軒展出新創實驗數碼版畫,讓大眾早欣賞,或許是上策。

陳餘生自2001年起,身體已無法長時間站立繪畫,而他仍然堅持創作,坐下來嘗試運用電腦軟件「小畫家」做實驗,到今年結果豐碩,所創新媒介數碼版畫,呈現人間百態和生活甘苦滋味,具瞄頭。

畫家長壽,多少關乎與世無爭、近乎歸隱生活態度,而陳餘生這批晚年高齡新技法創作,自然流露人生哲學與對世事看法,含蓄表達得來不落俗套,並且內容多樣,集憂鬱、幽默、傷心、情慾、浪漫、直率、抒情或原始本能等多種特質,其豐富趣味,令人開眼界。

陳餘生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動盪生活環境令他學懂「求生」。他當初從事電訊業,任職於大東電報局,當過沖繩、吕宋島、香港海底電纜副工程經理、英國倫敦大東電報局公共有限公司專責顧問等。他到四十二歲時才正式習畫,深厚資歷融入創作意識裡,並且逐漸發揮作用。

他工作不離電波和頻率,因此在處理生命經驗時,自然應用獨創抒情線條、各種象徵圖像造型和顏色肌理,表達過去記憶中的痛苦喜樂,創出藝術成就。一九七零年,他獲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藝術與設計文憑。一九七四年,他創立香港視覺藝術協會;一九九五年,又創辦藝緣畫會;一九八九年與太太周淑芬創辦文苑畫院,致力繪畫培訓工作。到一九八六年,他獲頒英女皇頒授MBE勳銜;一九九零年並奪得藝術家年獎,而於二零一三年,還領取香港特區政府銅紫荊星章。

來到今二零一七年,他全新創作木刻畫,以獨特色彩、幾何化造型和前衛怪誕象徵符號,在畫面上開展詩意敘述,引領觀者一起「想入非非」。

陳餘生藝術語言,抽象得來清新悅目,令人易親近,乃由於全出自他個人赤子之心,也是他堅持「活在當下」修為造化結果。他總常問:「我們為何會在這裡?到底甚麼是意識?當我們睡著時,靈魂又會往哪裡去?我有三種夢。第一種作預言;第二種非常逼真,儘管情節全屬虛構,但我很清楚夢裡去過甚麼地方;第三種則非常古怪,我似乎無法分辨我清醒還是在做夢……」

陳氏創作隨心所欲,構圖永不會機械化平衡,而畫面初看會感覺色彩衝突與不調和,但其實他把握顏色彩度和明度恰當,呈現出色彩本身的振動感、張力和活力,而不尋常的色彩和諧組合,正表達心靈追求淋漓盡致。作品畫面視覺上整體統一,並非一般傳統色彩協調而已,實乃創作手法成功也。

此次展覽之畫作例如《紅三洞》(1989年)、《我來也》(1993年)、《金核》(2003年)和《疊影》(2009年),以及數碼版畫《橋》(2011年)、《火炬》(2011年)和《蝶》(2014年)等等,皆充分展現陳氏點石成金的本事。他從日常生活中找靈感,提煉出新題材,境界高超。(「90後大師——陳餘生個展」於2017年8月在中環漢雅軒舉行。)

本文原刊於《Modern Home 摩登家庭》2017年9月號

Photo courtesy to Hanart TZ Gallery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