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 Susan Yeung 楊素珊

我時常認為:藝術應該是生活的一部份。

年初,香港青年藝術協會舉辦了一個名為「城市閘誌 2018」的活動,我亦到了灣仔的展覽館,欣賞他們的藝術作品。「城市閘誌 2018」邀請了不同塗鴉藝術家和20間香港傳統小店合作,在店鋪的鐵閘上面留下代表本土產業的畫作,把店鋪的故事和我們香港的文化面貌記錄下來。

現時從事傳統行業的小店,很多都因為未必有年青一代接手而快將式微;亦因為樓價舖租高昂的關係,好多小店都而被迫結業。其實,這些傳統行業它們還經歷了香港最輝煌、最繁榮的工業時代,見證了時代變遷。

儘管香港早已不再是工業城市,但如果它們終有一日不敵歷史巨輪而遭到淘汰,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這些傳統小店,默默無言地藏於街頭一角,行人未必會留意到。但是,只要加一些創意,就可以為這些冷冰冰、平平無奇的鐵閘,注入色彩同生命,成為一幅向路人訴說故事的史詩。

油尖旺深水埗一帶有不少這類傳統店鋪,玻璃行、五金舖、油漆舖、手雕麻雀,每一間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當中很多開業超過半個世紀,與社區產生了數十年的交流,成為社區內集體回憶的一部分。

要不是藝術家將師傅的日常工作畫在鐵閘上,外面的行人就難以了解店內的情況和這些快將式微的行業。藝術家透過在社區進行創作,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向路人傳遞歷史、本土文化,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社區藝術活動。

《燕尾蝶》有句歌詞:「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 別制止它。」希望在城市發展的同時,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藝術家都要儘量紀錄低這個城市的一點一滴,因為每一個小故事都是有血有肉,不能單靠經濟數字衡量。

我亦希望不同店舖的主人,可以容許更多藝術家,留下他們的心血作品,讓我們香港這個這個石屎森林處處都變成藝術館、博物館和文化中心,因為藝術本來就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