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震撼的巴黎吉美博物館 | 張錦滿 (Cheung Kam-moon)

很多人喜歡到處去看佛像,如果我對他們說巴黎會是勝地,估計他們大多會半信半疑。其實,我之前也不相信,直到我去了Musée Guimet(吉美博物館)看過之後。

Musée Guimet於1879年由里昂工業家Emile Guimet(1836-1918年)捐獻建成,後來轉為國營,並於1885年遷至巴黎,而在1889年搬進巴黎第16區Avenue d’Lena 6號,一座巨大建築物裡。該館現在專門展出亞洲藝術文物,收藏豐富,成為亞洲地區以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

我一直嚮往參觀這座聞名世界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前年終於如願,但想不到那天我一進大門來到大堂,迎面竟看到滿堂佛像,排列陣勢,我從未想象過,多少令我感覺震撼,我如夢初醒,馬上抓緊有限時間,盡看館內所有展品。

我到過斯里蘭卡、緬甸佛廟,早前又看過巴基斯坦、阿富汗的犍陀羅佛像,以為自己對佛像認識不算少,怎知那天在吉美博物館,看到柬埔寨、寮國、尼泊爾、印度、西藏等等原始佛像,才眼界大開,令我要改變人生計劃,早日前往多個我還未去過的佛教國家來擴闊視野。

那天我乘地下鐵,走出Lena車站,便來到吉美博物館,買門票(7歐元)進場,第一眼看到的乃巨大佛像,從柬埔寨吳哥窟拆卸下來,我才想起法國在東南亞那段殖民歷史。

法國在1887年建立起Indochine française法屬印度支那,涵蓋柬埔寨、寮國、越南,甚至中國廣東湛江等地,面積甚大,而該個殖民政府,為期半世紀有多,去到1955年才完全結束。該個聯邦後來解體,分為4個獨立國家,分別是北越,1945年9月2日獨立;Laos(老撾或稱寮國),1953年10月22日獨立;柬埔寨,1953年11月9日獨立;南越,1954年7月21日獨立。可以估計,法國官民在該些國家獨立之前,取走了不少精雕細琢佛像和其他很多寶藏,運到巴黎去,一般亞洲人都直呼他們是「賊」。

最近,我在網上聽過美學大師蔣勳講解,他認為,法國人把亞洲文化寶藏運到祖家去,包含「欣賞」和「學習」意義。法國人本身信仰天主教,但其探險家、旅行家、政府官員,甚至軍人,卻於100多年前,在吳哥窟,把陌生文化的精美物品諸如巨大佛像拆卸下來,千辛萬苦搬運到巴黎去,收藏在博物館裡,為甚麼呢?他們偷竊、奪取東南亞超凡入聖藝術文物後,出於欣賞,他們會去研究,有心藉東方精緻藝術和民間工藝,來提升自己,去充實自己在藝術方面的不足。

看博物館,如果可以改變人生觀念,吉美博物館,我認為,會是有如此力量的其中一間。我鼓勵對佛像和亞洲文物有興趣的讀者,早日到那裡去看。

要參觀吉美博物館,比想象中容易。那天,我準備乘的士去。後來詢問清楚,我住在鄰近凱旋門的Le Royal Monceau – Raffles Paris酒店,走路50公尺便是凱旋門,過兩條班馬線,來到Avenue Lena,而從街頭起走15-20分鐘,吉美博物館便出現在眼前。在走路途中,我輕鬆愉快看到多一面巴黎街景。

本文原刊於《Modern Home 摩登家庭》2017年2月號

圖片由作者提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