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本土私藏明清家具 | 張錦滿 (Cheung Kam-moon)

香港的私人收藏已達到世界級質素,位於荷李活道的兩依藏博物館月前舉行的「重緣再續:兩依家具的收藏故事」展,透過展出一百多件的明清家具,講述收集過程中有關「失散與重聚」的故事。

兩依藏博物館(Liang Yi Museum)位於荷李活道,曾經舉行過多次館藏大展,亮出200多件三個永久收藏系列珍品:中國明清古董家具(1368年至1912年)、歐洲銀器(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與歐洲珠寶粉盒(十八世紀至今)。我看到展品精緻,讚嘆不已,頓開茅塞,原來香港私人收藏可達到世界級質素。

剛剛完結的「重緣再續:兩依家具的收藏故事」展,講述兩依藏收集過程中有關「失散與重聚」故事,仿如貝多芬告別奏鳴曲(Les Adieux,又稱第26號鋼琴奏鳴曲)三個樂章:告別(Das Lebewohl)、失散(Abwesenheit)與重逢(Das Wiedersehen)。

在香港,明式家具展不缺,然而大型而有系統的中國古代家具展覽,卻不多見。該館放置一百多件明清家具,娓娓道出博物館創辦人馮耀輝多年來收藏珍貴家具的曲折──離散與重聚──歷程,甚富戲劇性。明清家具通常零碎出現,要花心機才得以組合復元,甚至要講緣份才能最後配搭出成對或成套。兩依藏博物館的明清家具收藏展,以戲劇故事形式來呈現,既合理,又新鮮。

「重緣再續」展出頂箱櫃、屏風、羅漢床、佛龕、翹頭案、畫桌、棋桌、椅、凳及文房賞玩用品等,種類既多元,而展品體積亦比較大,顯示出兩依藏博物館所藏的中國明清古家具系列,可能是全球最豐富,因此不看何待,並且可惜。

中國古代珍貴家具,在文化大革命時候,受到嚴重損毀,並急速散失到世界各地,有調查報告說,古代黃花梨及紫檀家具,現僅存不夠一萬件。因此私人博物館以一己之力,舉辦「重緣再續」中國古代家具大展,近乎奇蹟。

收藏中最大看點是家具組合,因為過去展覽,大多是以單品姿態出現。展品中有一對十九世紀紫檀梳背躺椅:第一件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購於香港,但直到2010年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才尋覓到它的配對。其他藏品,有甚至要等三十餘年,才找到配對,箇中過程,富戲劇性,近乎奇妙,很講緣份。

館藏既承載著收藏家品味,也展示出他喜好變遷。其中一件重點展品,亦是體積最大者:十七世紀一對黃花梨頂箱櫃,於二十世紀時被美國藏家改裝為音響櫃,更在櫃內背板上鑽孔,讓電線穿過。明代家具製作者當初預計不到,今天用途完全改變。

館藏中最珍貴一對十七世紀紫檀與黃花梨方角櫃,工藝及原材料絕佳,應屬中國北方某個製造業中心創作,其淵源神秘,於1970年後期甘肅省武威市出現,推測可能是高官或富商從其他地方輾轉帶來。類似風格的家具,亦曾見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內的Astor Court和Ming Room(以蘇州網師園為藍本的明軒)。「重緣再續」展出的家具,正說明其四處遷徙的滄桑。

博物館亦期望收藏中若干「缺失」,藉「重緣再續」展覽來填補,例如展品中三張十七世紀黃花梨南官帽椅,可補回成為四張或八張整套,盡展樸素無華風格和隱含其中的明代人生活哲學。兩依藏創辦人馮耀輝表示:「雖然仍缺一張,但現存三張椅子亦是偶然聚合,因此我對第四張椅子出現,比較樂觀,完整一套終有機會。」不過這是下一個故事的內容。

參觀兩依藏博物館要先以電郵或電話預約,門票包括資深導賞員以英語、普通話或粵語提供個人觀賞體驗,而博物館亦鼓勵觀眾與陳列展品互動。參觀時要留意展覽圖錄與策展布置,因為內含主人馮耀輝個人的獨到見解。

兩依藏博物館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181-199號
電話:2806 8280 (必需預約)
網址:www.liangyimuseum.com

本文原刊於《Modern Home 摩登家庭》2017年3月號

圖片提供:兩依藏博物館

 

Leave a Reply